七大须警刑事惕的者必创业雷区
最近几年,从ChatGPT到Midjourney,再到妙鸭相机,AI生成内容(AIGC)技术让整个互联网都在沸腾。作为一个处理过众多科技公司法律纠纷的律师,我常看到创业者们满怀激情地投入这片蓝海,却往往忽视了水下暗藏的刑事法律风险。 记得有个创业团队兴致勃勃地问我:"既然ChatGPT在国内用不了,我们能不能做个中转服务器收费提供服务?"这个想法看似聪明,实则危险。根据《刑法》第225条,这种行为很可能踩到非法经营罪的红线。现实中,非法经营的认定范围比想象中要广得多——32个司法解释文件,32种具体情形,让人防不胜防。 AI需要"投喂"海量数据才能变得更聪明。但去年有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:某AI写作软件因为未经授权使用了数万篇新闻报道,最终被判侵犯著作权罪。切记,只要满足违法所得3万、非法经营额5万或复制品500份这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,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。 在我的办案经历中,最容易让创业者栽跟头的就是数据合规问题。去年有家AI客服公司,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收集了大量用户通话记录,结果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调查。记住这些关键数字:行踪轨迹50条、敏感信息500条、普通信息5000条,这些都可能成为刑事立案的起点。 AI编程工具就像一把双刃剑。我曾代理过一位程序员,他开发的AI代码生成工具被黑客用来制作恶意程序。最后虽然当事人没有主观恶意,但还是因为"提供侵入计算机系统工具罪"被追责。技术无罪,但用错了地方就可能引火烧身。 去年某AI绘画App就因为用户生成色情图片而惹上官司。平台方虽然辩称是用户自发行为,但法院认为其未尽到审核义务。这里要特别注意两个数字标准:传播量达300-600人次就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,而牟利性传播的门槛更低。 最近七部委联合发布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再次强调了内容安全的重要性。我们处理过一起AI新闻聚合平台的案件,因为算法推荐了不当内容,差点触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。这类风险往往被创业者忽视,但后果最为严重。 作为律师,我们理解创业者的艰难。但法律不是用来限制创新的枷锁,而是保护创新的护栏。与其事后补救,不如在创业初期就做好合规设计。毕竟,没有什么商业梦想值得用自由作为代价。下期我会详细聊聊如何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安全创业,欢迎继续关注。一、非法经营的灰色地带
二、知识产权的边界问题
三、数据隐私的法律红线
四、技术开发的两面性
五、内容审核的底线意识
六、政治敏感性的高压线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重新思考区块链的未来:Permaweb与SCP如何破解发展困局
- 解读Almanak:让普通人也玩转链上量化金融
- 别急着唱衰!全球降息大背景下,加密牛市远未结束
- 区块链日报:美国政府机构拥抱区块链,美联储高层动荡引市场关注
- 9.18关键节点:加密货币市场站在十字路口
- 当Meme遇上金融:Bags平台的疯狂实验与潜在陷阱
- 加密货币双雄之争:Solana与Cardano的冰火两重天
- 比特币跌破11万大关背后:一场通胀数据引发的市场焦虑
- 币市风云录:BTC双底现生机 ETH受压难突围 OKB成市场宠儿 名人币割韭菜套路再现
- 稳定币也能帮你赚钱?这份收益型稳定币生存指南请收好
- 疯狂的市场!800万投资者为何对跌至0.2美元的狗狗币情有独钟?
- 富途Q2成绩单:全球布局+数字金融创新带来惊喜增长
- 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PayPal入局引爆行业新机遇
- 狗狗币距离1美元还有多远?马斯克喊单为何失效?
- 比特币关键点位争夺战:11万关口能否守住?
-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9月1日比特币、以太坊走势解读
- 2023年熊市抄底比特币:是机会还是陷阱?
- 金融革命者:WLFI创始人谈如何颠覆银行霸权
- 加密货币市场惊现绝地反击,散户如何在这轮伪牛市中分一杯羹?
- 深夜看盘手记:8.25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冰与火之歌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