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见L为硝烟掉队的机夺战构争何突一场然
最近逛社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大家都在热议ETH稳步上涨的同时,SOL的表现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周期的老韭菜,看到SOL目前175美元的价格对比ETH4300美元的巨大价差,总觉得这里面藏着些不寻常的门道。 前几天和几个做资管的朋友喝酒,他们半开玩笑地说:"现在机构买币就认两样东西——合规性和流动性。"这话糙理不糙。看看ETH这边,ETF获批后净流入超100亿美元,华尔街的资金管道已经打通。反观SOL的ETF申请还在排队,这就好比一个拿着VIP通行证,一个还在门外排队。 不过话说回来,这也未必全是坏事。记得2017年那会儿ETH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。现在SOL看似落后,说不定反而藏着更大的补涨空间。 上周参加了个稳定币研讨会,有个数据让我印象深刻:ETH链上稳定币规模1370亿,SOL只有110亿。这差距实在太大了!有个做市商朋友跟我说:"现在机构选链就像选餐厅,哪家菜品多、客流大就去哪。" ETH上USDC、USDT、DAI这些"老字号"确实占了先机。不过我发现SOL这边也有惊喜,PayPal的PYUSD最近就在SOL上发力,增长速度其实挺可观的。 记得去年SOL链上土狗横行的时候,每天都能看到群里有人晒PumpFun的交易截图。那时候SOL就像个热闹的夜市,烟火气十足。但现在市场风向变了,大机构更看重的是"米其林星级"而不是"夜市人气"。 前几天和Jupiter的开发者聊天,他说:"现在大家都在埋头build,等市场情绪转暖,这些积累就会爆发。"这话让我想起2019年的DeFi Summer,或许SOL也在等待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。 不得不说,FTX事件对SOL的影响就像个甩不掉的标签。我有几个机构客户到现在提起SOL还会下意识皱眉。但换个角度看,能从8美元绝地反弹到175美元,这种韧性反而让人敬佩。 上周去SOL基金会参观,看到那些在熊市依然坚守的团队,突然觉得这种经历对SOL来说未必是坏事。毕竟真正的强者,都是在逆境中淬炼出来的。 有个做技术分析的朋友打了个有趣的比方:"ETH像五星级酒店,不同楼层住不同客人;SOL像豪华公寓,大家都挤在一个楼层。"现在机构偏爱ETH的分层设计,觉得风险可控。 不过想想也挺讽刺的,当年我们吐槽ETH的Gas费高,现在反而成了机构的香饽饽。市场就是这样,没有绝对的好坏,只有适不适合当下环境。 最后说句实在话,ETH积累了9年,SOL才4年。就像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初中生和大学生比阅历一样。看看Jupiter、Jito这些项目的发展势头,SOL的成长速度已经够惊人了。 这场较量说白了就是不同叙事周期的交替。就像海边的浪潮,有涨有落才是常态。作为老韭菜,我反倒更期待SOL下一波的表现。ETF之争:SOL输在起跑线?
稳定币大战:SOL输在"家底"
生态之争:SOL的"土狗"困境
FTX阴影:SOL的"原罪"?
架构之争:SOL的"All in One"困局
时间是最好的裁判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货币分叉:当区块链闹分手的那些事儿
- 加密寒冬里的抄底暗涌:顶级VC们正在下一盘大棋?
- 解密1kx的投资密码:我们为何押注这些加密消费赛道
- 以太坊1800美元大关何时破?华尔街Memes预售收官或成关键催化剂
- 以太坊正在上演一场机构疯抢的大戏,今年它会是下一个比特币吗?
- 重磅!FBBANK迎来战略合作伙伴Zeepr Labs
- 恭喜跟上节奏的老铁们!这波行情吃得真香
- 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Web3监管风云录: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革命
- 币圈惊魂夜:比特币跳水11万,以太坊防线失守,UFO瞬间蒸发XDOG却狂飙20倍
- 供应链透明革命的秘密武器:代币化技术深度解析
- 市场反复震荡 何时才是最佳入场时机?
- 十年磨一剑:Telegram如何用OpenTele重新定义社交金融
- 柴犬币真能冲到89美分?这个疯狂预测靠谱吗?
- 10月2日币市观察:BTC与ETH合约交易的十字路口
- 以太坊功能封装之争:V神深度解析区块链协议设计的艺术
- 以太坊坎昆升级:一场关乎生态命运的华丽蜕变
- 重磅消息!币安即将推出ALL指数75倍杠杆合约
- 9月29日数字货币合约市场观察:BTC和ETH的博弈之道
- TON的华丽转身:从社交巨头的区块链野望到Web3基础设施
- 当旅行遇上区块链:GoMars打造的TravelFi能掀起新浪潮吗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