币江稳定为何掉总是湖和D链子
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加密货币市场的分析师,我发现稳定币之间的稳定性差异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。最近标准普尔全球的一份研究报告给我带来了不少思考:为什么同样是锚定美元的稳定币,USDC和DAI的表现就比USDT和BUSD差这么多? 研究团队花了两年时间跟踪五大稳定币的表现,结果令人惊讶。还记得去年3月硅谷银行暴雷那会儿吗?当时USDC一度跌到0.87美元,让不少投资者惊出一身冷汗。这可不是个案,数据显示USDC和DAI就像两个"问题学生"——不仅脱钩持续时间长(USDC最长23分钟低于0.9美元),而且发生频率还特别高。 相比之下,USDT的表现简直可以用"稳如老狗"来形容。两年间它只跌破0.95美元一分钟,这种稳定性简直让人怀疑Tether是不是给美元上了保险。BUSD更是离谱,在研究期间连0.975美元的门槛都没跌破过。 我仔细研究了背后的原因,发现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。USDC那次大脱钩,就是因为Circle把33亿美元储备放在了硅谷银行。这个决定现在看来简直是个灾难——当时MakerDAO还用31亿美元的USDC做DAI的抵押品,结果一损俱损。 这让我想起一个老套但管用的道理: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。USDT之所以稳定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采取了更分散的储备策略。虽然Tether经常被媒体唱衰,但事实证明它的风控做得确实有一套。 看看今年的数据就知道投资者更信任谁了。USDT供应量暴涨25%,现在占整个稳定币市场67%的份额。反观USDC,供应量直接腰斩,市场份额缩水到21%。这就像一场无声的投票,投资者已经用真金白银做出了选择。 研究报告最后说得很好:维持稳定币挂钩需要良好的治理、充足的抵押品,更需要市场信心。在我看来,USDT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也是"幸存者偏差"的体现——经过这么多年的质疑和考验,它能活下来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。 不过话说回来,稳定币市场还远未成熟。USDC和DAI的教训告诉我们,在这个行业里,光有技术是不够的,如何建立持久的信任才是真正的难题。作为投资者,我们或许应该更关注这些稳定币背后的"软实力",而不仅仅是盯着那1美元的锚定价格。数据不会说谎:USDC和DAI的"脱钩综合征"
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它们?
市场正在用脚投票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NFT投资指南:两条截然不同的财富之路
- 当AI遇上战争:我们该如何面对信息时代的真相迷雾
- Web3普及的真正关键:账户抽象为何比扩容更值得关注?
- TON公链:被严重低估的黑马?从Telegram生态看百倍潜力
- Worldcoin在智利取得突破性进展:每100人中就有1人拥有数字身份
- Floki Inu暴涨背后: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加密市场博弈
- LittleMami首款小游戏一番くじ即将登场!
- 比特币行情观察:蓄力中的猛兽或将冲破40000美元天花板
- Pendle War:一场DeFi世界里的精彩博弈
- 一场充满创意的狂欢:IOST拉风二次创作活动完美收官
- 比特币空单精准狙击!520点利润稳稳落袋
- LEO与LINK:新牛市能否再现百倍神话?
- 市场大跌狂欢:一位老交易员的实盘分享
- 加密市场日报:HashKey重磅推出HSK代币,NFT交易热度不减
- 狗狗币破局在即?分析师揭秘买入信号背后玄机
- 加密市场日报:HashKey重磅推出HSK代币,NFT交易热度不减
- 以太坊多空拉锯战:8.21行情深度解读与实战策略
- 10月26日加密货币合约操作手记:我的实战感悟
- LittleMami首款小游戏一番くじ即将登场!
- Vitalik深度解析:L2解决方案如何重塑区块链未来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