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当贾蒂的对话子科梅空的场穿遇上一越时艺术数字时代
走在巴黎街头,秋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美术馆的玻璃幕墙上。10月7日这天,艺术圈的目光都聚焦在一场特别的展览——贾科梅蒂《鼻子》特展。这场由波场TRON和APENFT基金会联手打造的艺术盛宴,让我这个艺术爱好者也忍不住前来"朝圣"。 展厅中央,贾科梅蒂1964年的雕塑作品《鼻子》静静地悬挂着。这件全球仅存两件的稀世珍品,其中一件就来自90后收藏家孙宇晨的私人珍藏。说实话,第一次近距离欣赏这件作品时,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——那个孤零零的鼻子就这样突兀地悬在空中,仿佛在质问着什么。 艺术评论家们常说,贾科梅蒂的作品总带着存在主义的焦虑。看着这件融合了超现实主义与非洲雕塑风格的作品,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。2015年,他的《指示者》就以1.41亿美元刷新了纪录。这不是简单的艺术投资,而是对人性深刻思考的共鸣。 有意思的是,这场传统艺术展的赞助方却来自区块链领域。孙宇晨这个名字在艺术收藏界可谓风生水起,从毕加索到安迪·沃霍尔,再到这幅7800万美元拍下的《鼻子》,这位90后收藏家的品味相当多元。 记得去年在巴塞尔艺术展上,有个画廊主对我说:"现在最懂艺术的反而是这些tech guys。"确实,孙宇晨不仅收藏传统艺术,还大举进军NFT领域。他投资Beeple的数字作品《Ocean Front》时,很多人还不理解这种"虚拟艺术"的价值。但如今看来,这恰恰体现了艺术收藏的前瞻性眼光。 展览现场,我看到不少年轻观众在《鼻子》前拍照打卡,然后在手机上下载对应的NFT。这种奇妙的体验让我想起克莱夫·贝尔说过的话:"高度文明社会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鉴赏力。" APENFT基金会的展区特别设置了数字互动装置,通过AR技术,观众可以看到《鼻子》在不同时空中的变形演绎。这种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碰撞,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迷人的艺术实验吗? 站在展览出口处,我回头望了一眼那个孤独的鼻子。贾科梅蒂大概想不到,半个多世纪后,他的作品会以这样的方式与新时代对话。艺术永不止步,它总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——这或许就是这场展览给我的最大启示。那个悬在空中的鼻子
数字时代的艺术革命
当雕塑遇见区块链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10.5行情策略:与其低声下气求合作,不如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
- FIL或将成为下一轮加密牛市的黑马
- 凛冬将至:资本盛宴散场后,创业者该如何破局?
- 比特币投资: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财富游戏
- 西门子10亿绿色金融大礼包来了!中小企业转型不再难
- 区块链世界的安卓与iOS之争:EVM与非EVM的未来博弈
- 元宇宙2023:泡沫幻灭还是蓄势待发?
- 重磅!JASMINER在布拉格POW峰会惊艳亮相
- Friend.Tech:一场来得快去得更快的社交金融泡沫
- Web3社交金融浪潮来袭:从TimeStore看数字经济新生态
- 比特币二层网络演化史:从彩色币到Taro协议的探索之路
- 加密货币市场震荡:比特币蓄力 以太坊失守 XRP承压
- 比特币二次探底深度分析:机会还是陷阱?
- 区块链浪潮中的璀璨星光:第四届10.24国际区块链节即将闪耀蓉城
- 香港金管局频繁警示:虚拟资产交易所乱象何时休?
- 数据存储新革命: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5大存储类代币
- Web3.0日报:SBF审判倒计时,加密行业迎来关键十月
- Friend Tech的定价陷阱:你以为的曲线可能是个假象
- 抓住非农机遇:我的比特币空单盈利400点实战心得
- DeFi新玩法:为何投机不是坏事,而是必经之路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