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投资资者资心将至公开寒冬法大市场深投
最近有位读者朋友问了个挺有意思的问题:RLB的排名究竟是70还是539?这让我想起自己之前文章里犯的一个小失误。其实当天我就发现并在评论区更正了,RLB的实际排名是70位,全流通市值是529亿美元。说到这儿,我不禁想跟大家聊聊我评估项目估值的独特视角。 在这个圈子里混久了,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评估标准。很多人喜欢盯着流通市值看,但我更倾向于关注全流通市值。为什么呢?这就像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现在的表现,还要看他最坏能糟糕到什么程度。全流通市值代表着项目在最极端情况下可能面临的抛压,这种"往最坏处着想"的思维方式,让我在投资路上避开了不少坑。 具体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:先算出项目的全流通市值,再和同赛道的其他项目横向比较。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,这种比较不能简单粗暴。你得把团队的靠谱程度、执行力这些"软实力"都考虑进去。而且一定要记得把市场周期这个大变量算进去!我见过太多在牛市里被捧上天的项目,到了熊市跌得亲妈都不认识。 说到游戏平台FUC这个项目,我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个有趣的小故事。去年某天深夜,我在研究各种链游项目时随手买了点它的代币,结果转头就忘得一干二净。直到最近有人问起,我才想起来还有这么回事。这类平台型项目和Magic有点像,都是链游生态里的重要玩家。 说实话,去年我对链游赛道特别着迷,看到相关项目就忍不住想买点。不过现在回想起来,这种"广撒网"的策略效果并不理想。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在细分领域里寻找头部项目,毕竟投资不是集邮,数量多不如质量精。 最近总有人问我:"接下来还会有暴跌吗?"每次听到这个问题,我都想反问一句:"在你眼里,什么样的跌幅才算暴跌?" 记得2018年那会儿,跌个50%才算得上暴跌;到了2020年,20%的跌幅就能让市场哀鸿遍野;而今年,随便跌个10%就能上财经头条。你看,连"暴跌"的标准都在与时俱进地变化。 更耐人寻味的是,不同处境的投资人对"暴跌"的理解天差地别。对空仓的人来说,5%的调整可能就是天赐良机;而满仓的投资者可能连20%的波动都不屑一顾。既然大家对暴跌的理解都无法统一,又何必纠结会不会来呢?我现在就坚持一个简单的原则:价格在定投区间就买,不在就观望。与其猜顶摸底,不如踏踏实实执行自己的投资纪律。价值评估的艺术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
关于暴跌的哲学思考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9万亿退休金即将涌入币圈?这可能是我们见过最疯狂的牛市
- Web3.0新贵YMII强势来袭:Hotcoin交易所即将上线引爆市场热潮
- 加密货币困局:除了监管,这个致命伤更可怕
- 艺术与科技碰撞的新大陆:ULTILAND如何重塑我们的艺术体验?
- 天演药业高管团队九月重磅行程曝光,将亮相多个国际顶级会议
- TCL电子逆势突围:从产品升维到市场深耕的进阶之路
- 当数字世界迎来革命:Web3如何重塑我们的互联网体验
- 当苏州园林遇上注册制:从武侠故事看懂资本市场的重大变革
- 机构大举进军比特币ETF,但散户仍是市场主角
- ARK为何突然暴涨?揭秘SMN基金的传奇故事
- 从马斯克柴犬到元宇宙巨头:FLOKI为何可能成为下一个币圈神话?
- 当柴犬币按下72小时倒计时按钮,整个币圈都沸腾了
- Web3市场脉搏:高盛预测降息潮将至,加密市场暗流涌动
- ICEDAO:当电商遇上区块链,一场商业革命正在上演
- 科技赋能未来:英飞凌如何用芯点亮低碳数字革命?
- Floki Inu暴涨背后: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加密市场博弈
- 当数字财富汹涌而来:加密企业如何打好财务基础?
- 英国加密监管迎来转折点:政策松绑为行业注入新活力
- 深度剖析TRB:一场由巨鲸主导的资本游戏
- 揭开比特币ETF的神秘面纱:现货与期货的深度解析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