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,现实感后很丰很骨潮背理想A热
最近在加密圈里,RWA(真实世界资产)这个概念简直火得一塌糊涂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行业发展的老韭菜,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方向确实很有想象力。你看像Maker这样的项目,通过对接美债赚得盆满钵满,在大盘疲软时还能逆势增长,简直让其他项目羡慕得流口水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市场周期的老手,我得提醒大家:这碗饭真不是谁都能吃得下的。 说到RWA的坑,我就不得不提最近发生的两件糟心事。第一件是Goldfinch的借贷暴雷。这个项目我关注很久了,他们想做的是去中心化的信贷平台,听起来挺高大上。去年我还跟几个朋友讨论过,觉得他们拿了3700万美元融资,还有a16z这种顶级风投背书,应该靠谱。结果呢?先是500万美元借给非洲摩托车公司打了水漂,最近又爆出700万美元坏账。最搞笑的是,其中200万美元借给了一家叫POKT的公司,连Goldfinch自己都不知道钱用到哪里去了! 第二件事更让人哭笑不得。USDR这个号称有实体房产背书的稳定币,居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了。4500万美元的盘子,现在只剩个零头。他们的操作简直像极了当年的次贷危机:把钱都投在英国房产上,结果遇到挤兑时发现房子根本卖不出去。这让我想起2008年时那些"有毒资产",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。 从这些案例中,我总结出了几个血泪教训。首先,不是所有资产都适合上链。目前来看,美债几乎是唯一经得起考验的选择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东西流动性好、价格透明、风险可控。相比之下,房地产、企业贷款这些"非标资产"的问题太多了:定价难、流动性差、管理成本高,简直就是个无底洞。 其次,资产上链的方式也很关键。USDR的失败就很典型:他们把房产做成ERC-721代币,结果需要变现时就像把大象装进冰箱,根本操作不了。要是换成ERC-20代币,至少还能在市场里倒腾几下。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实际运营中的各种幺蛾子。Goldfinch的故事告诉我们,就算你找了看起来很靠谱的金融机构做借款人,也架不住人家把钱乱投啊。而且出了事想追债?别开玩笑了!想象一下,几个硅谷的程序员要跑到非洲农村去催收摩托车贷款,这画面太美不敢看。 说到底,RWA这条路确实前景广阔,但绝不是某些人想象的"躺赚"机会。现在大家一窝蜂往里冲,跟当年ICO狂潮何其相似。作为一个过来人,我建议想入场的项目方先想清楚:你团队有没有处理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能力?你选定的资产类别是不是真的适合上链?你能承受多大的运营成本和合规风险? 记住,市场从不缺概念炒作,但最终能活下来的,永远是那些把复杂问题想明白、做踏实的团队。RWA这个赛道,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难走得多。光鲜背后的血泪教训
为什么美债才是RWA的"安全区"?
链下世界的真实挑战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币圈风云再起:从英伟达到华尔街的市场启示
- Pendle:撬动LSDFI赛道的收益放大器,下一个DeFi爆点?
- 比特币ETF即将破冰?金融巨头们正在押注这场加密革命
- 数字货币投资:我的五年踩坑经验分享
- 以太坊面临关键抉择:4700美元关口决定后市走向
- 一只Web3胖企鹅的零售革命:Pudgy Penguins如何打动沃尔玛?
- 光谱公链SPC:一个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区块链项目
- Web3日报:加密货币市场的最新动态与深度观察
- 狗狗币岌岌可危!0.20美元大关恐将失守
- 智能合约验证新手指南:手把手教你用Remix轻松搞定
- 币安重返比利时市场:监管风波后的曲折回归路
- OP持续走强背后的秘密:一场即将爆发的技术革命
- Arbitrum的突围战:Layer2赛道老大如何应对群雄逐鹿?
- 市场观察:比特币28000关键位承压 以太坊1671看空信号明显
- 胖企鹅2023年发展报告:数据背后的故事
- 比特币反弹遭遇拦路虎,今晚非农数据成市场焦点
- 8.25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遇阻回落 以太坊创高后跳水
- 揭秘百倍币的财富密码:三个不为人知的选币技巧
-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假突破背后暗藏的危机
- 区块链合规之路:一场创新与规则的华丽探戈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