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命周订单底层争的解密流战逻辑以太易生坊交
每次和朋友聊到基础设施投资时,我都会拿出这张图——MEV供应链就像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,把整个区块链的交易生命周期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说实话,三年前这还是个人人喊打的"暗黑森林",如今在无数研究者的努力下,总算理出了一条相对清晰的脉络。虽然还有很多坑要填,但至少我们有了个开始。 如果把MEV供应链比作河床,那么订单流就是流淌其中的河水。这个比喻其实挺贴切——河水滋养着生态系统,但也可能泛滥成灾。IOSG的Quintus把"订单"定义得很有意思:任何能改变以太坊状态的东西。说白了就是交易嘛。 但实际情况可比示意图复杂多了。你想象一下,这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,而是纽约时代广场的十字路口——车水马龙,各种信号灯闪烁不停。MEV供应链现在已经庞大到让人眼花缭乱,短时间内想讲清楚每个细节几乎是不可能的。所以今天我们聚焦两个关键点:私人订单流和订单流拍卖(OFA)。 Hasu那句"公共内存池会枯竭"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。说到私人订单流,得先分清两个概念:Private Orderflow和Exclusive Orderflow。前者好比你把信件投进了专属邮筒,后者则是直接把信送给特定邮局。比如MEVBlocker绕过公共内存池把订单发给头部Builder,这就是Private但不Exclusive。 这里有个有趣的观察:Blocknative数据显示,私人交易的回撤率只有4.2%,而公开交易高达13.8%。这说明什么?私人渠道不仅更安全,还能帮你省gas费——难怪越来越多人选择这条路。 Builder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?看看Titan Builder的遭遇就知道了——他们在7天内建了5万个区块,市场份额15%,却依然拿不到50%的Searcher订单。这是个典型的马太效应:强者愈强。 Searcher们也很纠结:把bundle发给所有Builder能最大化上链机会,但也可能被拆包或泄露策略。就像打扑克时亮底牌,你说风险大不大? Frontier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思考OFA设计的好框架。目前MEV Blocker处理的交易占以太坊总量的3-4%,返还了738 ETH的回扣。听起来不错?但别高兴太早。 Blair的研究戳破了一些美好想象:所谓的"全面保护"并不意味着最优执行。就像买了保险不等于就能避免车祸,OFA能防front-running,但挡不住滑点。更糟的是,目前OFA还存在"观察缺口"——你怎么知道拍卖商和Builder没在背后搞小动作? imToken的报告显示,63%的用户认为交易所比钱包更方便。这说明什么?普通用户对链上交易的认知还停留在"能用就行"的阶段。让用户主动切换到OFA?这事难度堪比教爷爷奶奶用智能手机。 钱包厂商的态度也很真实:把OFA当维生素而不是止痛药。对他们来说,交易速度和成功率才是王道,那点回扣还不够塞牙缝。这种务实的态度,恰恰反映了当前市场的真实需求。 大型验证池的中心化风险人人都在说,但上游订单流的垄断问题却少有人关注。这就像只担心超市涨价,却忘了农场主才是真正的定价者。 好消息是,整个生态正在觉醒。从orderflow.pics到mempool.pics,越来越多的透明度工具正在涌现。未来会怎样?我敢打赌,订单流战争才刚刚开始,好戏还在后头。订单流:区块链的血脉
私人订单流的崛起
Searcher的两难抉择
订单流拍卖:新战场
亚太市场的独特风景
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Friend.tech逆势突围:加密社交的一场静悄悄革命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当鲸鱼与散户分道扬镳时
- 比特币挖矿的奥秘:为什么这个数字淘金热如此特别?
- 从BCH到CashToken:一场加密货币世界的代币革命
- AI创业者必须警惕的七大刑事雷区
- 当金融遇上元宇宙:BXweb3如何重新定义数字资产交易
- 揭秘FTX世纪骗局一周年:加密行业的十字路口
- NFT市场周报:CryptoPunks强势反弹 迪士尼入场引发热议
- 加密市场的隐形助推器:四个被低估的增长引擎
- 虚拟货币交易中的法律风险:警惕这三种坑人套路
- 强强联手!BETHEDEX与InsighsAI-X共同打造加密社交新时代
- Payjoin:比特币隐私保护的隐形利器
- 算力革命:Arbitrum与NX如何重塑区块链未来
-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五,大饼以太双双跳水
- 大蒜头代币DSTC:打开去中心化金融新世界的大门
- Avalanche网络故障背后的故事:从宕机危机看公链发展困境
- 比特币玩家注意了:Mt.Gox还款延期背后暗藏玄机
- Coinbase:加密世界的合规独角兽还能飞多高?
- 深夜速递:Kraken遭SEC秋后算账,OpenAI投资人集体焦虑
- DeFi的免清算神话:披着羊皮的狼?
- 搜索
-